淮海

淮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的“海、岱及淮惟徐州。”,地理概念主要是指以徐州为中心的南至淮河,北及泰山,东濒黄海,西临中原的地区。

狭义的淮海地区是指鲁南苏北。

淮海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

汪精卫政权曾设立淮海省政府。 1942年1月,于江苏省北部原徐海道辖区设置苏淮特别区。1944年1月,正式改制升格为淮海省,以徐州为省会。

尚书

《尚书》,原称为《书》,为先秦时代政事文献的汇编,内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进行宣示布告的讲话记录为主。《尚书》为中国文学散文创作之祖,文风质朴。不过对后人来说,由于年代极其久远,其用语“诘屈聱áo牙”,颇为难读。

《尚书》早于儒家出现,本与儒家无关,但后世儒家将其追认为儒家经典,并列入十三经之一,为儒学建构其政治思想的源头,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开始,确立其长久作为经书的地位。在四库全书中隶属于经部。

所谓四书五经就包含尚书。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我在浙大古籍图书馆里见过四库全书,摆了半层的书架。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由清朝乾隆帝于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开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1783年)编成第一套,历时11年。:25-37整书一共收书3,503种、79,337卷,约9.97亿字。《四库全书》当中之书籍以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分类,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一条具有多重特殊历史意义的中国地理分界線。这条理论分界线的提出,首次界定了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秦岭—淮河线为南北政权的分界線,分別为魏晉南北朝(220—589年),以及金元和南宋時期(1127—1279年),兩個時期的南方政权皆由汉人建立。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包括:

  1.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2. 相当于中国年降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即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 相当于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度的等温线
    1. 河流无冰期和有冰期的分界线
    2.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4.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分界线
China_12thcentury
China_12thcentury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秦岭—淮河线仅仅是将中国的东部地区分为南北,却未将西部地区分为南北。所以,地理学界就有着两种不同的秦岭—淮河线西延线划分方法。

秦岭无明确主脊线

陝西省中南部,最高点太白山。有华山、骊山、麦积山、终南山。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中国山脉
中国山脉

淮河无下游

北宋之朝,黄河与淮河大抵相安无事。虽然从西汉开始,淮河就多为黄河所侵,但黄河少有入淮之事。北宋末年,战乱频繁加上故意破坏,黄河乏人管理,黄河决溢多次入泗淮。

淮河,古称淮水,是一条位于中国东部,发源于河南省的河流。它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现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以好发水灾闻名。传统上认定的淮河源流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老鸦叉,其最远源流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的东沙沟,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入洪泽湖,洪泽湖水大部分经高邮湖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一部分经废黄河入黄海,全长1252公里 。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淮安古清口以东古淮河河道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南宋以来,黄河夺淮是困扰国家漕运的历史性问题,明潘季驯、清靳辅治河皆由淮入手,取得成效。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